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  (http://renhelaw.cn/bbs/index.asp)
--  法律人  (http://renhelaw.cn/bbs/list.asp?boardid=5)
----  李大进律师:律师业不能只有竞争而无传承  (http://renhelaw.cn/bbs/dispbbs.asp?boardid=5&id=3604)

--  作者:黄献华律师
--  发布时间:2010-11-4 21:58:58
--  李大进律师:律师业不能只有竞争而无传承
李大进律师:律师业不能只有竞争而无传承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4日 09时14分        来源:法人   张驰 王磊磊    
 
  无论是做一名普通的律师,还是担任律师协会的会长,面对和经历着数不尽的案件,置身于纷纷扰扰的名利场,李大进虽然也有着他的烦恼和怨言,但他更在意的是律师执业过程所给予他的快乐

  “你们好,我是李大进。”北京亮马河大厦19层天达律师事务所的会议室,随着玻璃门的推开,李大进的声音清晰、温厚、波澜不惊。早在八十年代,李大进因出色的代理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就已声名远播,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李大进已是头发花白,到了知天命之年。讲起半生的风风雨雨,李大进如数家珍般的用一个个故事讲述——作为一名律师,他有多么的快乐。

快乐来自于信仰

  “你们有信仰么?”李大进曾用这句简单有力的提问在不同的场合问住了很多不同的人。

  “我有,我信仰法律。就因为有这个信仰,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我一直快乐着。”同样简单有力的一句话,回答了他自己的提问。“我自己的理解是,可以让你无怨的付出,可以不被他人的意志所左右,可以让你无比的坚定,可以持续的让你快乐,可以让你一生追求的,就是信仰。”

  1963年,6岁的李大进随父母从昆明“随军”来到了北京定居。然而,席卷全国的文革让李大进身在首都的童年过的却并不快乐,父亲被长期关押,母亲下放农场,哥哥姐姐上山下乡,年少的他就已经开始承受着巨大的压抑、不解和不平。

  1976年,刚刚成人的李大进高中毕业被北海舰队应招入伍,成为了一名海军士兵。1982年,李大进退伍回京,在众多选择中最终来到了朝阳区法律顾问处,做了一名书记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忠实记录下每一次谈话、会见、调查和开庭的经过,并一卷卷的整理成册。

  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李大进说:“这些最最基础的琐事,恰恰为日后自己律师的执业,乃至今天的收获夯实了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使李大进受益终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有幸得益于中国第一代老律师的言传身教。再回忆起向这群前辈学徒的过程时,李大进依然对他们肃然起敬,“对待律师这份职业这些前辈极其敬业,爱憎极其分明,做事极其认真,对法律始终怀抱着纯洁的理想和热情。有些老律师一直保留着用毛笔写字的习惯,他们敢怒敢言,关键时候能够拍案而起。”

  正是从这时起懵懵懂懂闯进律师行业的他,却幸运的找到了自己可以一生无悔的职业归宿,也找到了他可以一生的信仰。这样的一种感觉不但让他在过往的岁月中越来越自信和坚定,也让他因为这份职业和慢慢坚定起来的信仰而无比的快乐。

周璇遗产案后一举成名

  1986年,围绕着轰动一时的周伟与黄宗英的“周璇遗产案”,作为原告方周伟的代理律师,李大进一举成名,从此开始,不同的时期他所代理的不同轰动案件,如:“韦唯与李谷一名誉官司案”、“刘嘉玲肖像侵权案”、“刘晓庆偷税漏税案”、“夏淑琴老人诉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日本展转社株式会社因南京大屠杀的名誉侵权案”……一系列案件把李大进的名字传响了整个中国。

  知名的主角,跌宕的情节,背后的内幕,让这些案件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在这众多案件中担当律师角色的李大进自然也就成为了众多人关注的对象。但是,李大进的低调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很多案件他竟然拒绝了媒体的采访,秉承着不激化矛盾,不争名求利的原则,他开始关注责任和结果。如在“刘晓庆偷税漏税”案中,李大进组织律师团队来为刘晓庆进行辩护,不但退居幕后,还明确要求自己绝不见报,最终案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这样的淡泊和低调也许是现在很多已经看惯了爆炸式炒作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面对媒体和公众,李大进可以沉默和回避,是因为他明白和清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种快乐和一种尊重。

  在李大进代理过的众多案件中,许多当事人或是社会名流,或是非富即贵,更有许多是著名的大公司,企事业单位,但这从来没有影响和改变他对普通人的帮助和服务。

  “在我的日程安排表里,常常可以看到,上午可能刚见过一个有法律需求的普通百姓或小企业,下午推门要见的可能就是高官或社会名流,他们都有法律需求,都渴望你的帮助,你是否会因为对方身份不同,案件不同,甚至付酬不同,就影响到你对法律的态度,这要你用自己的素质,品质来回答。”这样的经历,在丰富了李大进执业和人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经历也无数次的在提醒着他,律师的责任和信念不在别处,就在自己心里。

  近三十年的执业之路,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天翻地覆,李大进的快乐在于亲眼目睹了、参与了这一番沧海桑田。自己多年来代理的成百上千个案子,便是这个社会洪流中的一个个缩影,而能把这些缩影融入到自己的人生当中,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畅快。

  “常在河边走,我没有湿过鞋,过去的几十年如此,我要力争做到今后也依然。”李大进坦言,在中国做一名律师,太难。面对着极其复杂的执业环境,在处理大量的公民或法人的法律事务过程中,他的律师人生从没有染过一个污点。

  李大进近三十年的耕耘,努力和那份坚持,也让他有所收获,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当选为北京律师中的第一个市人大常委,北京市党代会的代表,全国律协副会长和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等。这些执业以外的兼职,使他开阔了眼界,拓展了另一块人生舞台,学习和积累了新的经验,也快乐了他另一番人生。

为北京律协安家

  “‘不务正业’达七年之久,2009年4月我终于回归了自己的老本行。”一句谦逊诙谐的自嘲,总结了李大进从2002年到2009年的“另一番律师人生”——三年北京律协的副会长、四年会长,同时兼任全国律协的副会长。

  2005年,李大进接过了北京市律协会长的大印,成为了第三位担任律协会长的执业律师。这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责任。

  在李大进担任律协会长的四年时间里,恰是北京市律师行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律师数量、行业收入,还是执业环境等等均有长足的进步,又欣逢北京全面启动奥运建设和筹备工作、构筑首都和谐社会等历史盛事。对于这些李大进仅用“有幸参与”轻轻带过,“与其说我为北京律师业做出了一些努力,成就了一些事情,不如说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极其丰富,也很快乐。如果真的要谈一件事的话,那就说说由我力推和坚持,在很多同事的参与下,为北京律协安了一个家。”

  他所指的这个“家”是位于北京北二环雍和宫附近的北京市律协办公大楼。“这座办公楼不但圆了北京律师三十年的梦,回报了历任协会同仁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为协会下一步的更大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如今,偶尔来到这座楼里,李大进依然觉得倍感亲切,因为从计划买楼开始到装修完毕,全过程都有他为此而付出的点滴心血和构思创意。然而这座楼装修完毕后到他会长的离任,他没能在里面办过一天公,没有在会长室坐过一分钟,反而还为买楼背负了非议,一些人把诬蔑之词不但挂在了网上,还把状告到了所有能告的部门和机关。

  很多的人知道他一天没“享受”过,都觉得他太亏,太遗憾。而他却认为他和没有“享受”过奥运场馆,太多豪华酒店,写字楼和各色游乐场所的建设者一样,在经自己的手,有过自己劳动和创造的作品诞生后,未必拥有,也同样自豪和拥有快乐。

对律师文化的焦虑

  卸任后的李大进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还原和享受丰富快乐的生活。然而,离开会长的舞台,他对律师行业的发展,对中国法制进程的思考却从没停止过。

  参加过第七届北京律师协会换届选举的律师都还记得,李大进曾在演讲台上发出了北京律师需要构建自己文化家园的呼吁。四年之后,这被他引以为憾:“四年过来,没能让可以传承、可以真真切切的去触摸、可以激励、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可以让我们荣耀和凝聚的律师文化和评价体系构建出雏形和基础,至今为止,无论是中国律师文化还是北京律师文化仍然还是一片沙漠,可谓是最大的遗憾。”

  这样的一种遗憾和忧虑,并非只是停留在空泛的思考和讨论中。回想起自己的执业经历,李大进首先指出了师承文化在目前律师行业的严重缺失,“师傅带徒弟,各行各业皆有之,有好师傅的传帮带才有可能出一代代的好徒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授,更是一种传承,而今的律师行业,加进了许多各色的竞争手段,却唯独缺失了极其重要的传承。”

  导致行业文化缺失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在李大进看来是律师行业一直没有建立起符合律师本质属性,被业内认同,让社会理解,可以凝聚和激励全行业的评价机制。之所以律师群体在业内、在社会、在媒体、甚至在司法机关得不到一个对这群人的基本认知,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与行业缺失这个机制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因为个别律师败坏行业信誉的种种行为,真性情的李大进在律协会议上曾不止一次的拍案而起,直言其弊。李大进想从律师的本质属性,承载的社会功能,以及担当的法律职责等方面建立起系统的行业评价机制。这样的一番远瞩,在李大进提出后,也引起了行业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针对其提出的文化建设和评价机制问题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调研,北京律协近几年也出台了一些初步的规范文件,业内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共识。

  当李大进的这些想法和愿望,在不可能一下就“号召”了全行业时,便安下心来要求他自己。作为北京天达律师事务所的主任,他把很多的想法融入了本所的管理中。在天达所就职的律师凡是与他有过业务合作的,都会印象深刻的记忆着李大进为他们修改过的第一份法律文件和案件讨论时的细心及争论。多年来,在天达所的每月定期和各专业团队不定期的各种业务会议和学习中,律师们从来听不到虚词滥调,有的全是李大进及其天达一批资深律师对每位年轻律师在做业务和学习时,所遇到的每个小细节的点评,纠正和鼓励。在李大进看来,评价一个律师永远要从本质、细节和基础着手,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和带出一个个称职的律师,大律师。

  究竟该怎样评价李大进呢,做个简单的比喻,他就好像一本书,翻开每一页都有故事。

对话李大进

  《法人》:近三十年的执业经历,您如何总结?

  李大进:我没有象一些人那样,从小就立志要做律师,大律师,我是误打误撞进来的,但我的幸运就在于我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我的职业,并且我抓住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对这份职业我依然无怨无悔,依然充满期待和愿景。我曾经经历的和我已经拥有的一切都让我充实和快乐。

  《法人》:您刚才谈到律师行业的评价体系和细节,基础密切相关,为什么?

  李大进:评价当然要涉及到一个律师的专业素质,职业精神,文化修养,甚至习惯。我觉得要做一个称职的律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我曾经解聘过一个高材生,就因为我看见他从卫生间出来居然是用脚踹开的门。这件事看起来很小,可这就是我认为的基础的一部分。我们的律师行业,要想获得尊重和认同,必须从细节开始,为长久而打好坚实的基础。

  《法人》:作为全国律协对日索赔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您对您代理的“夏淑琴老人诉日本右翼作者松村俊夫、日本展转社株式会社名誉侵权案”如何评价?

  李大进:这个案件在中国和日本法院都获得胜诉的结果,是对参加诉讼的中国律师和日本律师的最好褒奖。这个案件在中国是第一个通过司法程序,对中日历史事件作出裁判的案件。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通过司法对个人的维权,它证明了我们开始可以理性地、用法律途径来对待和解决历史问题。

  《法人》:难以绕过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多年来,您肯定免不了来自名利场的困扰。

  李大进:没有人可以视名利为乌有和不被困扰。无需回避,我也曾经名利过。但今天来看,在名利面前我从来没有“晕菜”过,没有失去理性和原则。这和我的经历及所受教育有关。我不是先天就有免疫力,心中的坚定和坚持是在不断经历和考验中积累下来的,这其中也有中国第一代律师、我的师傅们对我的影响。淡泊名利绝不是一句空话,是要用事实来印证的。

主持人点评

做一个有信仰的律师很快乐

  在北京律师界乃至全国律师界,不管有多少大腕,也不论有多少名角,李大进毫无疑问将占据其中重要一席。

  律师有信仰吗?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多余的问题。但是,有一些律师却未必能够得到高分。毋庸讳言,律师应该是有信仰的。律师信仰什么呢?本文主人公李大进律师说:“我有,我信仰法律。”我理解,作为一名受命于危难忧烦之际,效力于是非曲直之间的律师,他们信仰法律是一种共识,更是一种文化。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在李大进看来,做一个有信仰的律师是快乐的。这份快乐来自于律师将自己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作用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自觉行动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法律信仰帮助更多的人,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显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分享。

  在他看来,做一个有信仰的律师是充实的。这份充实来自于律师自身对解决管理难关的举重若轻和突破业务难题的苦尽甘来。因为充实,他对律师执业环境令人忧虑的现实不是视而不见,而是努力求解、尽力破解;因为充实,他不仅关注自己代理的案子,更关心平民百姓的疾苦忧愁;因为充实,他将自己为行业乃至为社会所做的努力与奉献——只是用“参与”两个字一带而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在他看来,做一个有信仰的律师是超脱的。这份超脱来自于律师对律师事业的信心和律师群体的信任。正如他自己的解释:“这并非一城一地,也不专门存在于哪个时间或哪个阶段,只有具备永久性的才可以叫信仰。”为此,他才不断呼吁要抓紧建构律师文化,加强律师职业的情感认同,完善律师职业的评价体系。

  于是,做一个有信仰的律师永远是快乐的。这是充实的快乐,也是一种超脱的快乐,更是一种理性的快乐。哪怕是有点痛,也是痛并快乐着。

  由此,我们知道,李大进的快乐是有理由、有依据、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