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蔡定剑留下了长长的中国梦
|
2010年11月23日 14:00:54 来源: 南方日报 |
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一边脚踏实地,一边又仰望星空,他们总是在思考着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他们总是试图让这个国家更清明、更繁荣。
因癌症病逝,享年55岁,曾任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
他走了。“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是他留给外界的最后一句话。他告诉探望他的记者说,“我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他走了,带着满腔的中国梦。这个梦,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半里,不顾癌症的折磨,依旧奔波在推动中国宪政和法治进程的路途中。从2009年6月查出胃癌晚期迄今,蔡定剑教授从未停止他对中国命运的思考,他依然孜孜以求对宪政法治在现实格局中的推动。
犹记得与先生的数次见面。每一次,先生都是在探讨哪里的公共财政可以推动公开了,哪里的法治建设取得一些突破了,他为每一点每一滴的现实进步而高兴,他为历史中偶然错过的制度改革机遇而扼腕叹息。他的生命里,仿佛只有让中国更民主、让中国更法治、让中国更进步的梦。让中国真正强大的梦,是先生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庙堂,还是在高校,他皆以此为己任,鞠躬尽瘁。
他走了,但他又没有走。他留下了一篇篇关于人大制度、监督制度、公共预算制度等满含真知灼见的文章,他留下了许多以调研和思想推动中国宪政民主进步的案例,他留下了这样一种精神:即使面对再多的责难,即使面对再多的压力,我们也一样要推动中国向前走。蔡定剑以他的实践告诉外界,于庙堂之高有庙堂之高的推动,于草野之远有草野之远的推动,只要有理想,在哪里都可以尽一分力,在哪里都能够做一番事。
向前走。因为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我们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公民。百多年来,宪政民主始终是中国之梦,从百日维新中的康有为、梁启超到新文化运动中的陈独秀、胡适,从“文革”后对法制的重建再到蔡定剑先生的如琢如磨,梦不灭,人不寐。作为一名宪政学者,蔡定剑对中国诸多政治制度有着较为深刻的近距离观察和研究,他了解制度建设的不足,了解哪些制度是可以先推动,哪些制度是可以后推出的。只要肯钻研,只要肯担当,改革总是会有空间,总能发现空间。
道德,理想,责任,使命,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摆脱不了的担当。毕竟需要有人对这个民族进行深沉的思考,对诸多的社会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剖。社会不是因赞美而进步,而是因批评而慎重,因建设而成长。宪政是宪法的灵魂,没有宪政,宪法便空有其名,依宪治国便容易被特殊利益集团层层化解。当前,中国的改革事业早已进入深水区,思想解放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词,改革依然不能停滞,开放依然不可以倒退,这便需要后继者承续前贤理想,把改革的事业、把民主的事业、把法治的事业往前推。
蔡定剑先生留下了遗憾,他总是想要抓住一分一秒来推动中国的发展,惜乎天妒英才。但一个国家,总是需要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一边脚踏实地,一边又仰望星空,他们总是在思考着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他们总是试图让这个国家更清明、更繁荣。知识分子的荣光,莫过于此。诸公,请继续努力;我们,请一起前行。(周虎城)
|
因癌症病逝,享年55岁,曾任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用行动追求宪法上的平等权。 蔡定剑 ●1955年 生于江西新建,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务农,随后参军驻扎福建。 ●1983年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法学学士),1986年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 ●1986年至2003年底 先后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任职至副局长,专门进行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的研究。 ●2004年1月 他调任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主任迄今。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于11月22日凌晨3时30分,病逝于北京305医院,享年55岁。去年6月,蔡定剑在体检时查出已是胃癌晚期。此后,他一直非常乐观,努力配合治疗。在癌细胞业已扩散至全身之后,他的家人表示,“能够坚持至今日已是奇迹”。蔡定剑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1月26日上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我曾是一名战士,我现在还要像战士一样来战胜它”。在与癌症斗争一年零五个月后,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教授昨日凌晨3时许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