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来,北京电视台《谁在说》节目因其贴近生活、由进老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等因素,受到越来越多京城老百姓的青睐。节目首播时间从原来的五点多,改成了周一晚上七点半播出,在电视这个收视率是王道的行业,黄金时间播出足以反映出老百姓对这个节目的喜爱和关注。 我也是这个节目的忠实观众,每每打开电视机,只要有这个节目,不论是首播还是重播,总会看上一段。儿子对此很不解,曾好奇地问我:“妈妈,你不就是审理民事案件的吗?每天办案见得多了,为什么还爱看这节目?”的确,节目中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案件,作为一个民事法官我已经审理了十几年,还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吸引我呢?其实孩子不知道,我看这个节目并不是看热闹,而是看节目中的专家们如何把一个个连我这个法官都头疼的案件当场化解的。时间一久,我还真感悟出点门道,那就是法官想要做好案件的调解工作,就要在法庭上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亲切沉稳的主持人。很多观众非常喜欢《谁在说》节目中的主持人王芳,觉得她亲切、大方、不做作,每次出场,她总是梳着最简单的头发,穿着简洁的白衬衫、牛仔裤,显得干净而干练。这让观众没有产生对“豪华包装”主持人敬而远之的疏离感,反而觉得她值得信赖,愿意对她说出心里的想法。因为解决的是家庭矛盾,场上的当事人们经常出现对叫对骂的情形,王芳在这时总是非常沉着、冷静,不失时机地指派场上情感专家、心理学家们陪一方当事人去场外观察室单独谈话,避免场上矛盾进一步激化。 其实法官在法庭上本身就是一个主持人,比起一般主持人,我们还有法律赋予的特殊权威感。但我们应当像王芳一样,在仪表上整洁而大方,言行上更要沉稳而亲切。在调解时要把握好节奏,采取灵活方便的形式进行调解,避免当事人情绪失控给调解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效地掌控调解的场面。 善解人意的心理学家。《谁在说》节目中,与当事人交谈最多的,也最重要的就是心理学家。他们在听完当事人的陈述后,不是简单地批评做得不对或者言辞失当的当事人,而是认真地分析他们行为的心理成因、人格特性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任。就像医生对病人的治疗要对症下药一样,心理学家起到的作用就是分析当事人行为的起因、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危险,也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发展下去的后果。 同样,作为一个调解案件中的法官,也要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心理学家,既要把握胜诉一方当事人急于执行的心理,也要把握败诉一方不服输又想要最后一搏的心态,这样才能把调解建议说进当事人的心里。 人情练达的社会学家。《谁在说》节目中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嘉宾就是王导,这是一位五十多岁、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先生。比起其他在座位上侃侃而谈的专家们,他显得异常活跃。他时而拉着委曲万分的婆婆到观察室进行开导,时而坐到吵得不可开交的兄弟姐妹们中间扮演某个去世的兄长或者父亲,时而还拖着某个气愤不已的当事人来个情景再现……他不是法律专家,也不是心理专家,说的都是“远亲不如近邻”、“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大白话儿,可是老百姓就是觉得他亲,愿意把他当成贴心人讲两句掏心窝子的话。很多次看到他把争得你死我活的兄弟姐妹的手往一起拉的时候,还觉得他有点不讲理,可是,就是他这种做法,马上就让我们看到了亲人们相拥而泣的感人场面。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民事法官,除要精通相关法律法规外,要解决好老百姓之间的矛盾,还要从生活中更多地体验老百姓的甘苦,了解老百姓的思想,才能练就王导这一身既通情又达理的好本事。 善于思考的法律服务者。一般律师都不愿意代理婚姻家庭案件,除案件琐碎、收入不高外,还存在功成名就难的问题。但《谁在说》节目成就了一批婚姻家庭的知名律师,如吕凤刚、陈旭等。这类律师虽大多其貌不扬,在调解中也不抢镜,但却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人,因为当事人有法律困惑时,他们要及时作答,还要出谋划策帮当事人找到最佳法律方案。 法官在案件调解中更多的也是起到提供法律意见和调解方案的作用。从经验来看,民事案件调解中,讲法不如讲理,但讲理一定要在讲法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将法、理融合,提出一个既合法又合理的调解方案,是需要法官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的。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